花帽子心情好
其实我心里蹦出来的第一个词是“闷骚”。咳咳。
个性化的花花手术帽现在已经不是很稀奇了,在许多医院的不少外科医生头上都能见到,当然普通人一般没机会进手术室围观(围观也需要不怕血泪的勇气)。咖啡师请本报首席记者施捷老师(她在手术室里围观的时候也戴花帽帽呢,赞)特地求证了一下,原来花花的手术帽已成为儿童医学中心的一项特色,目的为了减轻小病人的恐惧感。试想,本来就不舒服的小病人对手术和陌生的手术室多惧怕呀,医生叔叔阿姨们帽子上的卡通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,也增添了医生的亲近感,自然也会放松许多。就连医生们有时也说,紧张的手术过程压力很大,抬头看到帽子上缤纷的图案会缓解不少,这其中或许有色彩心理学的原因吧。
从儿中心医生那里得知,花帽帽为棉质,非一次性,每次消毒后重复实用,多数为医生们自己从国外购得(其实国内的“巧护士”已经生产这个很多年了,只是他们都不知道。帽子上的图案什么样的都有,知名一点的比如Tom & Jerry、Hello Kitty,有抽象风纯粹玩色彩的,也有照片画风格的……
如果你看过有关医疗的美剧,韩剧也可以,偶尔也会在屏幕上看到花花手术帽,导演和道具可能想在剧中通过花帽帽突出主角。比如这位……
《实习医生格蕾》剧照有没有很熟悉?
韩剧《Doctor异乡人》里的这位帅哥是位个性十足的家伙
“白色的床,白色的墙,白色的天花板,就连床边的一束百合也白得毫无瑕疵。医生和护士穿着白色的衣服走来走去,我阖上眼睛觉得自己整个人也是白的,苍白而匮乏生机的……”某篇小说里这样描写,似乎在大家眼中医院永远都是白的(至少是单色的),医生的白大褂形象只有严肃和认真。然而,事实上,细心的人会发现,医护们身上的常有一些别致可爱的“小玩意儿”,打破了职业服饰日复一日的刻板。(爱美之心人皆有之,这是闷骚么)
还记得在非典和禽流感期间,为了防止传染,市民们都带上了厚厚的口罩,人和人之间也多了一分陌生和害怕。后来为了鼓励大家积极面对生活,共同渡过难关,马路上出现了表情口罩,有的市民还自己DIY画上笑脸和鼓励的话语,让大家感受到残酷疾病之下的一份人间温暖。
听诊器和姓名牌的小花头
医生护士的职业着装几乎“从头到尾”都有要求,能发挥个性的空间并不多,于是胸卡名牌成了少数可以“下手”的配件。在仁济医院,很多小护士的胸卡充满童趣,哆啦A梦、轻松熊、大嘴猴、阿狸等等。更有心的小护士会在自己的胸卡套上DIY,用blingbling的小水钻画出属于自己炫酷的图案和造型。 在国外,医生们还在听诊器的名字牌上动脑筋,个性化的卡通挂牌不仅能区别彼此的听诊器,偶尔一句Slogan也是在为病人和自己加油打气。
听诊器也有缤纷色彩
儿科医生就是哆啦A梦
在上海,儿中心医生们的听诊器也很特别。平安符、中国结等吊坠挂在听诊器上,每次给哭闹的小朋友听心音,孩子总是会目不转睛地被吊坠吸引配合医生治疗。如此说来,儿科医生的确用心良苦。医生们白大褂上的口袋,尤其是儿科医生的口袋,就像哆啦A梦的口袋似得,好像什么宝贝都可以“变”出来——看诊用的听诊器、笔等之外,还有糖果、小玩具,为的就是让小病人安心、开心。这些白色世界以外的小缤纷让我们看到了爱美丽、爱生活的医护,也是这份有热情的爱心温暖了病患。
以上是医护专用布厂家为大家介绍的为什么手术帽是花花绿绿的。